<aside> 💡 当我们无法与自己和解的时候,就会通过对“他者”的幻想来弥补。我们曾经幻想苏联,曾经幻想美国,我们幻想过德国油纸包,幻想过日本马桶水,还有小众一点的“高贵白种男”幻想、完美 giegie 的幻想——这些“他者”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神。我们需要这样的神,好有些指望,有些盼头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“走出舒适圈”和众多常用的说法一样,并不是由精确的概念所组成,因而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读。所以,解读出来的内容和这五个字本身已经没太大关系了,只是反映了解读者的内心而已。
你现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,很舒适。然后拿起拖鞋抽自己脸。一边抽一边看电视,这就不舒适了。你可以把“走出舒适圈”理解为这种。
现在你能连续做 20 个俯卧撑。每天就这么练,轻轻松松。但咬咬牙,努努力,费点劲,受点罪,走出舒适圈,可以做 30 个。然而,这么坚持一段时间后,你就又在舒适圈里了。因为这时候 30 个俯卧撑已经变成了你的舒适圈。这样从舒适到不舒适,再从不舒适到舒适,最终有一天 200 个俯卧撑也很舒适。
“走出舒适圈”,不是为了不舒适,而是为了走出,走到另一个地方。“走出舒适圈”是到这个地方所需要付出的代价。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的人,当然也可以按照前一种方式去解读“走出舒适圈”。这样呢,内心会比较舒适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年轻人猝死,疲劳只是诱因,根本原因通常还是心脑疾病。其中又以心脏的问题居多。比如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,本来可能休息一阵子就好了。但如果加上劳累、寒冷等诱因,就可能造成悲剧。这就是为什么感冒后不要跑马拉松。
所以,心悸乏力胸闷胸痛一定要去医院看,别管忙不忙。领导不批准就找 HR 投诉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有一个工资也算挺高的地方,假设工资是 X 吧。另一个公司,从这地方挖人,用 3X 挖。然后他们体系里还有个工资更高的地方,去那个地方还可以再翻倍,也就是 6X。当然,工作压力极大,肯定不是每天干 8 小时就行的。
大部分人看到这里后都会奇怪:可以用 6X 招 1 个人,那为什么不用 X 招 6 个人呢?
当然是因为 6X 招 1 个人比用 X 招 6 个人产出高。
那为什么会这样呢?这就是一个太巨大的话题了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
我一直跟同事强调工作上要诚实。即便不从道德角度考虑,只要稍微长期一点看,诚实才是最聪明的做法。谎言总会有编不周全的地方。每个人都以为自己能滴水不漏,其实根本没有滴水不漏这回事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怎么评价一个东西有多安全呢?唯一金标准是:公开接受挑战、接受公开挑战、接受挑战公开。
典型代表就是密码学领域。AES 也好,RSA 也好,椭圆曲线也好,算法公开,你有能耐就去破解,破解了发论文,还给你颁奖。
胸脯拍得响,但又怕别人公开研究、研究公开的,都属于魑魅魍魉,四小鬼各自肚肠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拳击有很多规则,比如不许用脚,不许打腰部以下,等等。所以擂台上得有个裁判,来确保大家在遵守这些规则的情况下竞争。
如果擂台上没有裁判,或者裁判睁只眼闭只眼,这时候对方上脚踹了,你踹不踹?别人掏出刀子来了,你怎么办?
只要大环境没有要求规则,想去强求竞争中的某一方遵守规则,非常难。
</aside>
<aside> 💡 电子时代之前,假设每个歌手可以给 200 个人提供娱乐服务。那么,10000 人的城市,就需要 50 个歌手。好听不好听都得听,有个人唱给你听就不错了。
现在,一个歌手所能服务的人数几乎是无限的。而人们一定会选择最好的。所以,即便考虑不同风格偏好,在每个风格分支上,也一样有极为明显的头部效应。
这种范式改变对大部分唱得没那么好听的歌手当然很不理想。但对听歌的人来说当然非常理想。所以技术进步到底好不好,也要看你站在什么立场上。
互联网行业几乎都是这种范式,绝大部分人去选择使用少数最好的产品。而为了做出最好的产品,只需要少数企业招聘少数最好的人。
想明白这一点,可以想明白很多问题。比如为什么毕业生求职难和企业招人难会同时存在。
</aside>